三等奖:北海的路
北海市海城区第二小学 六(4)班 李佳颖 指导老师
这是一个在北海各个地方都常见的路——一条沥青路。
匆匆路过时,你或许会看到路旁新开张的水果店里,放着新鲜的水果,老板正坐在凳子上,悠闲地剥桔子;或是闲下不久的便利店里来了一位顾客,思索着要买何物;还可能,便是被一课大树遮了视线,大树郁郁葱葱,人行道上走过了一人……转过头,看向路的另一边——也是如此。
但若只身站在大街旁,所见可就大为不同。道路是近几年才重新铺的,放眼看去,那黑墨色的沥青路多如将人环抱;它们一往直前,好似大船般载着行人,载着车辆,穿梭在这建筑海中;它们的身躯挺拔而有力,撑起一片新生与朝气蓬勃,给予这个风华正茂的城市。
一会儿,那买东西的人从便利店里走出,骑上电动车,向路的一头驶去;再过一会,一个行人在路旁的大树边、在行人道上走过;更久些,水果店的老板便关上店门,从这条路,这条沥青路上离开……远处的路上,更多人行色匆匆,这座城市的道路----普通的道路——在此让互不相识的人们有了牵连;更送千千万万的人迎向新的时间,新的日子……
在北海老街这条路,可与往常的不大相同----那是用板砖砌成的路,一块一块砖边角对齐,整齐有序地向四周伸展自己浅灰色的身姿。
寻常人来北海老街,留意的多是建筑,亦或特色多样的商铺,与其注意脚下踩着的石砖,不如多看看四处、天上的好景——这灰扑扑的落面可就差了点人意。但老街的历史何其长久,那道路的年纪同是这般久远。岁月变迁,落面上斑驳的道道痕迹,饱经风霜的它,又怎会为此挂齿?——只是在默默中,为来往的行人开辟了一条平整的路……
“路犹在,茶亭已无踪。”此话中的路,便是指北海的茶亭路。
茶亭路的历史由来已久,是见证着北海这座城市的成长的道路,更是此地的一抹亮色。可其虽名“茶亭”,却又怎会“茶亭已无踪”?这便来源于一个人。
此人名叫陈觉裕,因着对产业经营有方,成为当时北海著名的富商。他一生乐善好施,为方便过往行人能有一歇脚之处,便在茶亭路上建起了一座小亭,每天早上都令工人挑一担茶、十个勺和两只碗,从珠海东的陈家送到茶亭,晚上再收回来,这样的善举在陈家传承了两代人,数十年如一日,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。北海人为感谢陈家,便将此凉茶称为“陈家凉茶”,将此路命名为“茶亭路”。
不过,茶亭在“文革”期间因“破四旧”而被彻底捣毁,但茶亭路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。
虽然茶亭已不在,陈觉裕一心向善的品德将随着茶亭路的道路一并前行,通向北海,通向更遥远的地方……
这一条条北海的路,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,传承着人民高尚的品德,将北海市民的心连了起来,将北海各地串了起来。这一条条虽其貌不扬的路,却为这个南方小城更添了一抹亮丽的光彩。